香港【殯儀】的傳統與今天2020年的轉變?金多福同你一文睇晒!
香港的喪葬殯儀儀式,包括了一系列與中國民間宗教廣泛相關的傳統,其儀式取決於死者的年齡、死亡原因以及死者的婚姻和社會地位。因香港近幾十年由內地的新移民佔了不少的比例,他們在中國鄉下執行不同的儀式,在香港亦跟隨了。許多當代香港人亦會根據佛教或基督教等各種宗教信仰進行葬禮。然而,一般來說,喪葬儀式本身要進行七天,送葬者要根據與死者的關係穿葬服(孝服)。傳統上,白色服裝像徵著死者,而紅色通常不穿,因為傳統上,它是中國婚禮上幸福的象徵色彩。第三個數字很重要,有完滿之意。
今天,死者通常是火化而不是土葬,特別是在香港這個大城市。近年香港更在政府的推動下,多了人選擇綠色殯葬—海上撒灰或紀念花園撒灰。
傳統的喪葬習俗顯示了人們對死後生活的強烈信念,並且對生活中的祖先進行崇拜表示敬意。儒家哲學要求孝道是對祖先的尊重。這些理想仍然使今天的許多中國人喪葬中體驗,例如要燒金銀衣紙便是一例。
親戚習慣對臨終的人保持警惕,以便陪伴他們直到進入來世的最後一刻。這個過程稱為守靈,是親人向死者表示孝順和忠誠的一種方式。因此,家庭成員要輪班看望臨終的親戚。
傳統的儀式是什麼?
古時,通常在家庭門上放一個白色的橫幅,以表示已經家中有人死了。為了表達對死者的尊重並加強親屬的聯繫,家庭通常會聚在一起進行葬禮。與死者關係較近的人(即兒子和女兒)穿著白色衣服,而較遠的親戚則穿著白色,黑色,藍色和綠色的不同顏色的衣服。傳統上,在哀悼期不戴紅色,黃色和棕色,最長可持續三年。葬禮前,通常將訃聞發送給親戚和朋友,以宣布葬禮的日期和時間,該日期通常根據中國運程日曆選擇為吉日進行。
死者身著乾淨的葬服,準備離開世界進入來世。大葬儀式是將死者的遺體轉移到棺材中的儀式,棺材將在葬禮或火葬前的殯儀館內擺放成四字成語。在葬禮遊行之前,舉行家祭。根據家庭成員的親密關係和地位,他們將向死者致以敬意。
按照中國的習俗,長者永遠不要尊重年輕人。因此,如果死者是一個年輕的單身漢,他的遺體就不能帶回家,必須留在殯儀館裡。他的父母也不能為兒子祈禱。若他未成婚,他沒有任何孩子可以為他履行同樣的儀式。 (這就是為什麼屍體無法進入家庭住宅的原因。)如果嬰兒或兒童死亡,由於無法表達對年輕人的尊重,因此也不會舉行葬禮。因此,孩子的儀式大多不太重視。
葬禮遊行是將靈車帶到墓地或火葬場的過程。葬禮期間,通常會提供食物,香和紙錢。提供的食物和紙錢標誌著死者與其活後代之間的持續相互依存。喃嘸師傅或僧侶有時會進行道教或佛教祈禱,以幫助死者的靈魂找到安息或早日投胎。
每年清明節,人們都會通過拜訪墳墓和整理墓碑來尊重祖先。邀請後代通過此祖先崇拜過程參與。
最新評論